民以食为天--昔人谈“节约粮食”
发表时间:2022年10月05日浏览量:
1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。——出自明、清时期的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,世称《朱子家训》) 意思是说:吃每一碗粥,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几多人的支付,几多能源的消耗,真的是来之不易;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、每半缕线,都要经常想想其中包罗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,应该好好珍惜. 这句话申饬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要从日常生活、穿衣用饭做起,不要铺张浪费.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,从而不知珍惜.要知道每一样工具的背后有几多人的辛勤支付,有几多能源的消耗;桩桩件件来之不易.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.(2、民以食为天。——西汉bai史学家、思想du家、文学家司马迁《z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 指最重要,最基础的依靠。此句又作“民以食为天”(见班固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),本句大意是:老黎民把用饭作为最要紧的事。
在世就得用饭,食物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重要、最基础的生活资料,须臾不行缺少,故此句把它喻为天。可供强调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时引用,也可用于说明饮食对于人的重要性。
3、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——唐代诗人李绅《古风二首其二》 两句大意是:谁知道盘子里的饭食,粒粒都是辛苦劳动得来的。诗共四句,前两句为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,写农民耕作的艰难。后两句生发议论,说用饭的人有几个真正明白每一粒粮食中都凝集着农民的辛苦,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。
可供引用申饬人们敬服粮食,珍视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;也可用于叙述农业生产的辛苦,强调一粥一饭来之不易。4、高筑墙,广积粮。——清代大臣张廷玉《明史·朱升传》 这两句大意是:把城墙筑得高高的,广为储蓄粮食,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。
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,攻陷了徽州,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。朱元璋向朱升询问其时的形势及计谋,朱升告诉他三句话: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。”朱升的献策,受到朱元璋的称许。因为不管保证战争的胜利还是保持政治的稳定,“广积丰粮”都是十分重要的。
5、五谷者万民之命,国之重宝。——北魏农学家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杂说》 大意是:粮食是天下黎民生命之所系,是国家之至宝。“民以食为天”,粮食是人类生存不行或缺的工具。
我国自古就有珍重粮食的优良传统,这两句至今仍不失为警世箴言。6、故尧、禹有九年之水,汤有七年之旱,而国无捐瘠者,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。——西汉政论家晁错《论贵粟疏》 这几句大意是: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,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,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扑灭,这是因为他所蕴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实准备的缘故。晁错是西汉政论家,汉景帝的“智囊”,他主张“重本抑末”,奖励粮食生产,促进农业生长,积贮物力财力,攻击商人投机牟利。
《论贵粟疏》是他一篇极有名的议论文章。这段话说明晰积贮在国家政治、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,有了雄厚的物力、财力的储蓄,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,也能保持政局的稳定。
7、其他●家有万石粮,挥堆不长●粮收万石,也要粗茶淡饭●黄金本无种,出自勤俭家●饱时省一口,饿时得一斗●细水长流,遇灾不愁●省下烟酒钱,急难免求人●有荒节约度荒,天荒节约备荒●利益安身,苦处用钱●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够半年,遇到荒年不受难●年年有储存,荒年不荒人●良田万顷,日食一升。广厦千间,夜眠七尺●一饱之需,何须八珍九鼎?七尺之躯,安用千门万户?●身后有余忘缩手,眼前无路想转头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●惜衣有衣,惜食有食●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●一粥一饭汗珠换●不妥家不知柴米贵●谁爱风骚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●用饭要知牛马善,着丝应记养蚕人。
本文关键词:民以食为天,昔人,谈,“,节约粮食,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,”,、,一粥
本文来源:爱游戏官方网站入口-www.hzlj119.com